鮐背之年——外婆的九十歲
來源:昆明萬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黃麒
耄耋之后是鮐背,外婆跌跌撞撞,今年九十歲高齡了。
1928年到2018年,從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新中國成立,到改革開放,再到今天的習近平新時代,外婆親眼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和更迭,吃盡了人間苦頭,也總算可以安享晚年了。
心中的紅太陽
七十多歲的時候,外婆身子板硬朗、體力充沛,爬起山路來我都追不上她老人家。然而生、老、病、死對每個人都很公平,80歲時,外婆患了小腦萎縮癥,記憶力嚴重衰退,漸漸地不愛說話不愛動,在太陽底下的藤椅上一坐就打瞌睡。有時候看著外婆坐在角落安安靜靜的樣子,特別心酸,她就像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,微微的火苗輕輕擺動著,像在緩緩走著生命最后的旅程……有時候很怕她這樣一睡不醒,我趕緊拉拉她的手,問她——
“外婆,你見過毛主席沒有啊?”
“毛主席?見過嘛!”外婆一聽,馬上醒了瞌睡,饒有興致地跟我講她七十五歲那年去北京看毛主席的經歷,“我坐飛機去北京,去天安門,排長長的隊,就為了看看毛主席。他睡在水晶棺材里,身上蓋著黨旗。我排了兩次隊,看了兩遍呢!”
雖然去北京看毛主席已經說了不下一百遍,但每一次說起都很新鮮。記憶力的嚴重衰退,到今天7個兒女都記不全了,但沒有把毛主席忘記。就像她堂屋的供桌上,有天地有祖宗,也有毛主席。
有幾首山歌,即便外婆記不得我了,也記得唱。其中一首是這樣唱的——
“金鳳籽,開紅花,一朵開在窮人家。窮人家,你要翻身,是朵太陽花。今天望來明天望,望著老天出太陽,太陽出來照四方,大家喜洋洋……”
時代的印記
外婆育有5女2男。直到30歲,她才生下第一個兒子。“我連生幾個都是姑娘,受了很多氣。我生了兒子以后才不用下地干活,提重物都會被家里人呵斥,說要專心養好身子。待遇簡直一個天一個地啊!”外婆感慨了很多遍。
“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,姑娘又怎么樣?照樣當官。還有良心。我吃不得動不得的時候,全靠女兒喂飯抬尿。”外婆好像用一生來總結生男生女到底哪個好。
以為外婆的觀念也步入新時代了,老人家卻又常常做出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。女婿給她買菜,她偷偷留一份給兒子家;生病住院了,住院費要女兒付;兒子和她吵架,她很快就忘了;出門幾天就要嚷著回家,說是想兒子了…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女兒雖好,但兒子才是她老人家最大的牽掛。重男輕女,生于舊時代的印記,就像外婆的胎記一樣,時過境遷,卻永遠也褪不去。
龍潭養出惜水人
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”外婆住的寨子有個龍潭,全年出水,清澈可口,一寨子人全靠龍潭養著。外婆家的灶房就有一條渠穿過,生活用水很方便。我們去外婆家,用起龍潭水來“大方”得很,洗完菜“嘩”地就把水全倒了。每次看到我們這樣不愛惜水,外婆都要第一時間制止——
“不能糟蹋水,這么干凈的水倒了可惜了,一會兒洗碗用。”
“外婆,龍潭水用不盡,沒關系的。”
“不行,不能糟蹋水!龍潭水也要節約用。”
不僅反對浪費水,外婆其實反對一切浪費,過怕了苦日子,盡管今天物質豐盈,但節約的習慣也伴隨一生。
罪苦也磨長壽人
年前,外婆摔了一跤,拐杖摔斷了,右手手臂骨頭炸裂,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。90歲的老人,哪兒能受這種罪?皺巴巴的臉上又添了幾分愁容。
“外婆,這只是今年的一道坎兒,過了就好了,可以活到100歲!”我常常寬她老人家的心。
“閻王叫人三更走,不會留人到五更。生死有命,閻王管著呢!”外婆呆呆地望著屋外的夕陽,好像把生死看得恨透。
“外婆,你還好好的呢,等把傷養好了,還要多活幾年。”外婆一聽,又笑了起來,又給我們唱起了歌——
“東方紅,太陽升……”
期頤人瑞,兒孫有福,希望我的外婆能跨過一道道命運的坎兒,長命百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