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徒結對 杏林成長
來源:昆明市紅云醫院有限公司 李斌
2024年,紅云醫院開展“師徒結對,杏林成長”活動已有十年余,師帶徒是一種傳承知識和技能的方式,師傅帶徒弟就是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傳給年輕的醫生,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素質,師傅起到示范表率作用,在言傳身教中,首先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,增強愛崗敬業的意識,熱愛本職工作和優良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醫風醫德。因此,在師傅的精心教導和自身努力下,我熟練掌握了臨床常見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,從一名剛從醫學院校畢業出來的學生,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立承擔醫療任務的合格醫師。
回首這段師徒結對的時光,我受益良多,讓我記憶深刻的是2024年2月13日,正是大年初一,一位85歲老奶奶坐在醫院一樓大廳里,家屬告知老人感胸悶、呼吸困難,乏力不能活動,那天剛好是我和董燕主任值班,董主任立馬為病人診治,發現病人血壓80/50mmHg,心率33次/分,血糖32mmol/l,患者四肢厥冷,呼之能應不能對答,考慮是血糖升高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,有心源性休克的癥狀,董主任查看患者生命體征后當機立斷進入搶救流程,迅速把病人推入搶救室,立即進行搶救,開通靜脈通道,面罩供氧,肌注腎上腺素、阿托品等搶救藥品,每一條指令、每一條醫囑都迅速精準、有條不紊,經過一系列的搶救措施,患者血壓回升到110/70mmHg,心率恢復到78次/分,氧飽和度92%,為進一步救治贏得了時間。
這個病例讓我深刻體會到醫者的仁心和責任,要做一位合格的醫生必須有過硬的本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,才能應對各種突發的緊急事件。
在跟隨主任的學習過程中,每天哪怕只是收獲了一點點,但日積月累間,自己其實已經受益匪淺,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”,任何一種學習都像爬梯子一樣,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每次跟著主任走進病房,切身感受主任的整個診療過程,認真聆聽主任的治療方案,邊聽邊學,自己在工作之余也會再反復琢磨,消化吸收,希望慢慢也可以運用到自己的診療中。
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,單靠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,必須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充實自己,以實踐帶動學習,要按照病人的不同,病情的差異,研究病情,分析病例,不斷累積第一手資料,在充分完善資料的基礎上,進行分析、歸納、綜合,從而提煉出某一類疾病的治療方法;要經常與病人交談,了解病人情況,體會病人感受,從中捕捉病情信息;要真心實意的對待每一個病人,做到不急、不燥,處處為病人著想。
不論是在對病人的診療還是與同事的相處中,主任也都相應給予我很多的建議和指導,也讓我能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,更扎實牢固的操作技能,更豐富的理論知識,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