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山雙云峰游記
來源:云南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楊瑄
周末拂曉時分,我們背著輕裝,拄著登山杖,一行十一人,從錦溪南岸進蒼山,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健步行走。
雨后的山中,空氣清新濕潤,樹木茂密蔥翠,路面干凈柔軟,路上鋪滿厚厚的落葉,道旁樹葉上的露水輕濕衣袖,偶有枝條拂過面頰,清涼快意,雨露伴著汗水落。太陽升起來,金色的光線從樹林間斜射下來,光里有薄如蠶絲的霧氣繚繞,如仙境一般。
今天的行程較以往有難度,從錦溪南岸進山,登頂鶴云峰,沿山脊向北,右下白云峰,從錦溪北岸下山,走一圈環線,行程約21公里。一開始,驢友們走得非常快,我緊張的跟著,不一會就氣喘吁吁,汗流浹背。朋友們一路談笑風生,風趣幽默,隊伍中不時揚起開懷的笑聲。體能相對疲弱的我,顧不上聊天,只能附和著笑笑。走著走著,落在隊伍最后,不時吼一聲,前面不遠處的驢友也吼一聲回應。累到極致的時候,申請停歇一會兒,稍作歇息,朝著更陡峭的山巒行進。團隊的關照無處不在,驢友們對我的拖后腿毫無怨言,還安排一個強驢友陪我,按照我的頻率走,讓我心下踏實。戶外,付出的是汗水,收獲的是人心和美景。
越過一座又一座山巒,腳下的坡路稍許平緩,眼前出現大片竹林,路的痕跡不明顯,只好用聲音傳遞信息,尋著前面的應聲走去。疲憊之時,山路左轉下坡了,精神不由一振,加快了速度。一直在下坡,像要走到山谷里似的,又大聲吼吼,聽到帶路人的聲音,才放心的疾走。繞過一彎,山路右轉直上,筋疲力盡之時,說話聲清晰傳來,他們在休息吃午飯,等著我們。飯后稍作停息,又上路了。不一會,穿過竹林盡頭,山坡上居然還有積雪,互相拍照留念。跨過一個山澗,滿山遍野都是厚厚的草甸,好想倒在草地上,美美的睡個午覺,卸去滿身疲憊。可是起風了,太陽隱去,氣溫驟降,滿身汗水冰涼。仰望著如屏風橫列的山脊及峰頂的朋友們,在同伴的再三催促下,起身爬上峰頂,時間是12:40。
鶴云峰,海拔3920米,是點蒼山從北向南第六座山峰,以前有鶴云寺,傳說有仙人騎仙鶴來此下棋,因而得名。可惜鶴云寺今已不存。站在峰頂,任由白霧繞身,眺望天空,云層濃厚,笑對云卷云舒,除了云彩還是云彩。把蒼山超凡脫俗的美和神奇的韻味留在相機里、手機里,收在心里。
蒼山頂峰歷來變化無常,一陣風卷云來,空氣里更添了幾分寒意,霏霏細雨落下。可前方還有一座山峰等著我們,離開鶴云峰,往北沿著山脊走,途中相對平坦些,眼前大片竹林和杜鵑叢,杜鵑花正打花苞,竹林間的山路痕跡清晰。在蒼山,走錯路必須原路返回,不然有更多未知的意外等著,甚至是死亡。我們懷著對蒼山的敬畏,原路返回右下。鶴云峰與白云峰之間距離不算遠,路也是蒼山峰間較好走的一條,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,我們5人多走了半小時才到達峰頂。
白云峰,海拔稍低于鶴云峰,3794米,是點蒼山從北向南第五座山峰。在現大理灣橋境內,南接鶴云峰、北接蓮花峰、西到漾濞馬鹿塘,傳說常有白云覆蓋,因而叫白云峰。白云峰的云比鶴云峰更白更清透,漫天白云,腳底到天空,白霧繚繞,北面可清楚的觀望蓮花峰。
鶴云峰與白云峰,兩峰相對,被錦溪(十八溪之一)隔開,一溪相望。以云命名,自然是云的家鄉,感覺大理美麗的云彩,都出自這里。蒼山在白云的映襯下,顯得格外高雅脫俗,藍天擁有了內涵,山的青、山的綠散發出魅惑人心的美麗。
兩峰順利登頂成功,那種戰勝自我的極致的快樂心情,沒有登過山頂的人很難想象。休整完畢,下午我們從白云峰東面的竹林間穿插,尋路下山,約500米后進入常規山路。在烈日的照射下,我們時走時停。3000米海拔以上,幾乎都是竹林、低矮的杜鵑林和灌木叢,太陽直曬在身上,悶熱難當。下山時路顯得特別悠長。
一望無垠的竹林、滿山隨風搖曳的杜鵑花和叫不上名的星星點點的小黃花、紫藍色花朵,給漫長的山路增添了生機和色彩。揮手擦去緩緩流淌的汗水,繞過一彎又一彎,穿過一林又一林,終于聽到淙淙流淌的溪水聲,空靈、清幽,意味著快到山腳了。山路潮濕潤滑,我一路提醒著身后的朋友,擔心他滑跌使受傷的腰再次受傷。
晚上七點,下山回到出發點,用時12小時,一切出乎意料的順利,心情逐漸平緩,慢慢回味著這段不尋常的旅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