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跑中的追求
——我的馬拉松歷程
來源:昆明紅塔大廈有限公司 劉詩靜
奔跑中,呼呼的風聲與我竊竊私語;奔跑中,我身輕如燕,猶如18歲的少女一般,自由,閑適。自由是最無價的,奔跑中的酣暢淋漓,帶給我自由的感覺。我,一直奔跑在路上。
小時候,最幸福的事兒就是跑幾公里路去迎接媽媽給我帶回來的白糖包子,最快樂的事兒就是翻山越嶺,背著竹蔞割草喂牛。小時候,有無奈,也有辛酸,但更多的是和小伙伴嬉戲打鬧、奔跑追逐的快樂時光,小小的身軀藏著無盡奔跑的力量。
長大了,參加工作,成家生子,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使我漸漸遠離了跑步。重啟奔跑之路,緣于一位南京的老師,他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觸動,他說:“要么讀書,要么跑步,身體與靈魂,總得有一個在路上。”
據說習慣的養成,堅持重復21天以上;形成穩定習慣,堅持重復90天以上;如果堅持重復365天以上,你想改變都很困難。剛開始從1公里跑,跑不動就走,心率平穩接著跑。經過半年的鍛煉,2016年9月,我報名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半馬——成都雙流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,跑到19公里的時候已經沒有力氣,氣喘吁吁,步履蹣跚,就在這時,耳邊竟然聽到有人在說:“看,這個女的年齡這么大了,怕是跑不動了。”我心里咯噔一下,很不是滋味,反復問自己,誰說年齡大了就跑不動?
跑步猶如開車,沒有跑量,永遠也不可能完成一個馬拉松。經過上次的教訓,我堅持每周兩到三次五到十公里的小跑,周末做十五公里到三十公里的長距離拉抻。有人說,白天要上班,晚上要管孩子,沒時間跑步。我想說,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,就看你怎么去分配和利用,只有不想做的人,沒有做不成的事。
今年3月,我參加了羅平花海馬拉松,我以4小時32分11秒成績完賽,排列女子22名;同月,江蘇無錫馬拉松如期而至,作為國內金牌賽事,聚集了全國精英選手,前半程的比賽中,基本是人擠人,速度提不上去,我邊跑邊欣賞太湖景色,一度思緒萬千,忘了自己在比賽,江南三月,草長鶯飛,人在畫中跑,人在花中笑,一路的小橋流水、綠樹櫻花、煙雨蒙蒙。跑了十多公里,一聲春雷,打破了我的思緒,天空下起了小雨,一絲絲涼意襲來,身上也開始失溫,雙手冷得麻木,為了不讓自己太冷,后半程開始提速,最終以4小時20分14秒完成比賽。
5月,大理“百里蒼洱景、千年大理城、萬眾馬拉松、共享健康夢”主題馬拉松到來,5月20日,是一個特殊的日子,大理來了無數次,這一次來參加比賽,先生和兒子來陪跑,心里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和激動。在孩子面前,父母就是英雄。從洱海龍灣大道出發,經過三塔、古城,景色美不勝收,當跑上大理路時,太陽無比的火辣,腳底下的路被烤出刺鼻瀝清味,最后三公里,許多選手放慢腳步或者開始走路,我也出現傳說中撞墻的狀態,心里一直在斗爭:干嘛不好好呆在家里,悠閑的窩在沙發里看電視,為什么來這兒自虐……
同時,另一個聲音告訴我,你千萬不要停下來,一定要堅持,汗水背后是成功的喜悅,人生還很長,這點困難都戰勝不了,你還能做什么。你的孩子在終點等你,你要讓他看見你狼狽的樣子嗎?你不是要給他做傍樣嗎……離終點三塔越來越近,遠遠地看見孩子和他爸爸,再次打起精神,調整跑姿,最終4小時26分完賽,女子選手排名16名。
7月,貴州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,作為我家鄉的賽事,給這個城市帶來歡樂的氣氛,全市人民出動,全程賽道旁站滿觀眾,吶喊聲、敲鑼打鼓聲不斷,一路上聽見有人在叫我的名字,當看見家人在路邊為我加油時,我自己也忍不住感動熱淚盈框。
接下來,還有普者黑日落馬拉松、玉溪紅塔區洛河“高魯山”越野跑、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……
這一次次的比賽,取得的一個個獎項,讓我深刻領悟,跑步,是與自己獨處的過程,這個過程中,享受自己與身體對話、與思想對話。
健康是寶貴的,睜開眼你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,抬起腿跑起來,你可以越過千山萬水。人生就是追求如何可持續性的分泌更多的多巴胺,而堅持跑步就是最好的方式。
跑馬拉松,是一個快樂與痛苦并存的過程,能長期堅持某樣東西的人,一定有了不起的地方。